優化結構 科學管理 轉型升級
江蘇啟東建筑業筑實“中國建筑之鄉”地位
獲得“中國建筑之鄉”殊榮后,如何奮發進取,再創新高?江蘇啟東建筑業的回答是,優化結構、科學管理、轉型升級,夯實建筑經濟科學發展的基礎。
去年6月24日,中國建筑業協會在北京召開“建筑之鄉”評審會,啟東市被授予“中國建筑之鄉”稱號。這是啟東市繼“蘇省建筑之鄉”、“江蘇省建筑強縣”后獲得的國家級殊榮。啟東建筑業在全省乃至全國建筑行業的優勢日益明顯,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高。
啟東建筑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地位,有兩大舉措。一是區域市場齊頭并進,二是轉型升級步伐加快。
區域市場發展方面,啟東建筑業在上海、天津、東北、北京等市場牢牢占“據外地企業第一方陣位置。天津市場完成產值40.9億元,同比增長23.8%。河北市場全面開花,在成功開拓唐山、邢臺市場后,廊坊、保定、秦皇島相繼有項目開工。東北市場完成產值64.8億,元,同比增長28.3%,在鞏固沈陽、大慶兩個超10億元規模根據地市場外,經營業務已占領了四省區(遼、吉、黑、蒙)20個地級市市場。目前,啟東建筑施工隊伍除西藏外,涉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。境外市場開拓能力顯著增強。目前在新加坡、阿爾及利亞、加蓬、馬拉維、蒙古等幾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。
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推動企業資質提升并多面開花。全市新增建筑企業17家,總數達239家。目前,共有特級資質兩家,一級資質9家,二級資質42家,三級資質l02家,勞務資質84家。總承包一級資質7家,二級資質26家,三級資質46家;專業總承包一級資質兩家,二級資質16家,三級資質54家。二級資質以上企業由去年3l家增加到42家。同比增長35%,三級總承包資質臺市場后,廊坊、保定、秦皇島相繼有項目開工。東北市場完成產值64.8億,元,同比增長28.3%,在鞏固沈陽、大慶兩個超10億元規模根據地市場外,經營業務已占領了四省區(遼、吉、黑、蒙)20個地級市市場。目前,啟東建筑施工隊伍除西藏外,涉及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。境外市場開拓能力顯著增強。目前在新加坡、阿爾及利亞、加蓬、馬拉維、蒙古等幾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。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推動企業資質提升并多面開花。全市新增建筑企業17家,總數達239家。目前,共有特級資質兩家,一級資質9家,二級資質42家,三級資質l02家,勞務資質84家。總承包一級資質7家,二級資質26家,三級資質46家;專業總承包一級資質兩家,二級資質16家,三級資質54家。二級資質以上企業由去年3l家增加到42家。同比增長35%,三級總承包資質及勞務資質企業同期下降15%,這些數據表明,全市建筑企業的層次結構逐步調整優化,專業結構逐步趨向合理。
按照江蘇省和南通市建筑業發展的總體要求,結合啟東市建筑業發展的實際,將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,加快外埠市場開拓力度,加速建筑企業轉型升級步伐,確保全市建筑業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市經濟省同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,在全市經濟總量中的貢獻份額有較大幅度的提升。
一、堅持優化結構,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
要堅持優化產業格局。要按照江蘇省、南通市建筑業發展要求和啟東市建筑業發展規劃,把準國家和各地的政策趨向和投資方向,更加注重科學內涵,集中精力做專做精做強,積極打造一批有特色、有能力、有潛力、有技能的專業企業。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,在做大的基礎上,拓展產業集聚規模,延伸產業鏈,在規模和層次上實現新突破,全面提升啟東市建筑業行業的技術含量和專業水平。
要堅持優化產業集聚。產業集聚是建筑業的未來發展趨勢。要不斷調整優化企業資質結構,鼓勵企業做大做強、做專做精,扶持有實力、有業績、誠信好的企業調增資質、晉升等級。
要堅持優化資源配置。要積極支持南通二建集團、啟東建筑集團、江蘇啟安集團等國內有比較優勢的企業,充分利用國際、國內兩個市場、兩種資源,加速人才、技術、裝備、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領取,優化資源配置,形成市場規模優勢、技術領先優勢和品牌形象優勢,拓展建筑業企業的發展空間。
二、堅持科學管理,主動提升管理能力
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方式。規范化是企業管理的基本條件,是企業走向成熟的基本要求。啟東市的建筑企業發展,尤其在企業組織結構體系方面,需要進一步完善建筑組織架構和組織體系。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,逐步完善股份制架構,細化組織制度和管理機制,擯棄陳舊落后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,將啟東市建筑企業的股份制改革不斷引向深入。
要進一步完善經營方式。組織化程度的高低,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效益。要積極優化內部結構,改變經營思路和經營策略,將經營方式轉型到基于內部能力的經營方式上,從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方向尋求突破。要善于改革、勇于創新,積極推進管理現代化,著力在構建扁平化組織形式上下功夫。要推進實施精細化管理,兩大特級資質企業要充分發揮省技術中心的研發優勢,其他企業要發揮各自技術優勢和特長,增強科研、設計、施工、采購一體化能力,大力發展工程總承包、施工總承包,加快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。以此提升成本控制能力,實現資源集約利用,提升組織協調能力,實現“綠色建筑”理念的有效實施。
要進一步完善調控方式。要積極應對市場和政策調整策略,把控政策方向,調控發展規模和速度,嚴格控制新接項目質量,嚴格評估合同履約風險,詳盡分析各項目風險程度,加強內部風險管控,支付風險和成本風險較大項目的問題要及時列出和處理,對項目部資金運行情況及時梳理,進行專門監控。同時,針對項目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如農民工上訪、惡意討薪、拖欠工程款等問題,應建立必要的應急處置機制,落實專人專項負責,將影響和風險控制在最小化。
三、堅持不斷創新,著力提升發展后勁
要進一步推進創新體系建設。要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,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,加快推進創新平臺建設,形成創新要素充分集聚、高端項目快速成長、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融合的局面。兩家特級資質企業在充分發揮好技術中心作用的基礎上,加大科技創新投入,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究和攻關,努力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,進一步借鑒和整合國內外先進技術,力爭在前沿技術、核心技術和應用技術領域取得突破。
要進一步強化企業管理素質。要以先蘭的思想理念和經營策略,破除傳統的思維定勢,實現企業發展觀念的新突破;要大力發展企業文化,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引導廣大干部職工,凝聚人心,鼓舞士氣,為企業發展贏得人心。要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宣傳企業精神,全面提升管理者的思想水平和管理水平;各企業更要為有志于想干事、干大事的管理者提供創業發展的舞臺,在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政策上給予全力支持和幫助;要通過廣泛的學習、研討、“請進來、走出去”等形式,讓管理者隊伍進一步開拓視野、更新觀念、提高組織管理能力,提升企業信譽,樹立企業形象。
要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建設。要堅持“人盡其才、才盡其用,發揮特色、凸顯成效”的原則,發揮人力資源功能的最大化。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現代建筑業企業家,打造一支“以多專業復合型人才為引領、專門型人才為主體、技能型人才為基礎”的綜合建筑服務人才隊伍。健全建筑業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,以及培訓、考核鑒定的社會化平臺,特別是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現代建筑業企業家隊伍。完善建筑業創新人才支持政策和激勵約束機制,對在技術創新、科技進步方面有突出貢獻的要給予鼓勵和激勵。同時,積極進行人才儲備,要著目艮于培養和激發人才的創新能力,積極探索適應于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政策。(摘自:《建筑時報》)